社會實踐與地方創生IR計畫-期中會議

2019-09-12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雲科大因應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於108年成立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簡稱:社會實踐中心),引導校內師生從在地需求出發,透過人文關懷與協助解決區域問題,善盡社會責任。社會實踐中心從育成做起,至今已培育出38個計劃團隊,團隊的類型具備多元性,包含將社會實踐導入課程,進而輔導地方產業的創生,整體的實踐版圖橫跨雲林縣12個鄉鎮。

 

執行計畫交流分享

鑒於師生走出校園執行計畫的歷程中,有許多成果、經驗值得傳遞交流,中心日前於9/12(四)辦理社會實踐與地方創生IR期中會議,會議中邀請五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教師分享目前執行計畫的心得:從產業的角度切入,企業管理系的趙琪老師分享的是如何將大學課程導入社會實踐精神,帶領學生運用行銷管理的知識協助古坑的產業創造生機。文化資產維護系的王瀞苡老師則是從文化資源保存的問題意識出發,帶領學生以行腳般的方式親近鄉土與社區居民、培養觀察紀錄與文化紮根工作。

除了雲林台灣有許多族群文化急需被重視,創意生活設計系謝修璟老師即是指導學生赴三義鄉,協助盤點平埔族巴宰社區的文化符碼,轉譯成不同的設計,並透過街角博物館的規劃,將巴宰族的文化歷史真實的呈現與保存。

雲林是農業大縣面對農業4.0的時代,未來學院的吳晉東老師分享的是以學校研發能量和產業合作的地方創生,運用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和萃取技術,對內透過相關學程培育學生成為農業跨領域人才,對外透過產學合作,整合研發資源,強化雲林農業創新的能量。電子工程系的黃建盛老師,鑒於傳統鐘錶眼鏡業隨著時代變化而式微,急需提升競爭力的產業需求之下,從分析消費族群、加強視光人才的培育、規劃新的行銷推廣策略,力求突破現有的營運模式。數位媒體設計系的張文山老師則是從SDGs(永續發展目標)切入,運用服務設計的策略,針對地方生態環境特色,發展生態保育、生態體驗學習,以及循環經濟等課件的設計。

 

此次分享會期望提供一個交流的機會,讓不同的計畫團隊可以透過經驗交換,萌發一些新的觀點,並讓教師們遇到的問題、困難,得以被提出與重視,在未來持續保有創新的點子與熱情,讓地方變得更有活力。

  

back-to-top